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chuàng)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tài)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青海經濟
青海牦!按悍N冬養(yǎng)”新模式實現(xiàn)“一地兩用”雙豐收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楊紅霞
發(fā)布時間:2024-10-28 08:01:20
編輯:易 娜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10月25日,記者從青海省農業(yè)農村廳獲悉,去年以來,青海省畜牧總站探索適宜青海省東部農區(qū)推廣的牦牛“春種冬養(yǎng)”新模式——利用部分耕地冬歇時間進行“茬子地+飼草料”育肥牦牛,春季恢復種植農作物,做到了養(yǎng)殖和種植在時間和空間上的互補,實現(xiàn)了“一地兩用”、種養(yǎng)互促和增產增收的良好成效。

  2023年底,省畜牧總站選擇西寧市湟源縣、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及海東市平安區(qū)、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5個縣的19戶牦牛育肥主體作為示范戶,投入250萬元實施牦牛冬季育肥規(guī)范養(yǎng)殖建設項目。通過項目實施,19戶牦牛育肥主體利用47.69畝(1畝≈0.0667公頃)冬歇茬子地建設牛圈和圍欄作為臨時養(yǎng)殖用地,冬季育肥牦牛3231頭,出欄收益達211.1萬元。

  今年春季,臨時養(yǎng)殖用地恢復種植玉米、燕麥、小麥等作物,種植產量不僅較原先提高了13.8%,而且還有效解決了養(yǎng)殖“用地難”問題。同時,為進一步提升綜合收益,19戶牦牛育肥主體利用所產生的牦牛糞便作為天然有機肥,種植809.6畝燕麥、玉米、青稞、小麥、油菜等農作物,化肥使用量較上年減少50%,產量提高17%左右。

推薦閱讀
中共代表團訪問泰國
吳曉軍:讓脫貧成果成色更足 鄉(xiāng)村振興底色更亮
青海民族大學組織留學生開展絲路研學活動
青!凹彻诺眯藿帯R玉林 馬天寶作品展”開展
青海新聞網有限公司招聘筆試成績及實操環(huán)節(jié)通知
青海省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許可信息
青海西寧:4條公交線路臨時繞行
西寧市城北區(qū):25家文旅商企業(yè)成功簽約落地
24H熱點
前三季度玉樹牦牛產業(yè)發(fā)展蹄疾步穩(wěn)
今年前三季度青海省進出口增長6.7%
“雪豹之都 高原明珠”西寧文旅暨農特產品(北京)...
前三季度西寧開發(fā)區(qū)外貿工作穩(wěn)進向好
1月至9月西寧開發(fā)區(qū)外貿進出口總值增長40%
青海省招商引資項目簽約超額完成目標任務
【經濟聚焦】青海:以舊換新 助力市場消費
前三季度西寧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5.2%
高原特色農產品多類商品出口全國領先
2024西寧金秋房博會20天成交11.93億元
熱點圖片
“歪果仁帶你游青! 走進玉樹
“歪果仁帶你游青海...
圓桌論壇話題一:讓西寧菜走向全國
圓桌論壇話題一:讓...
圓桌論壇話題二:多元西寧等您來
圓桌論壇話題二:多...
青海西寧:6只猛禽在湟中林區(qū)放歸
青海西寧:6只猛禽在...
“瓦特”變“比特”,電纜變光纜——青海“追新逐綠”發(fā)展綠算產業(yè)觀察
“瓦特”變“比特”...
【文化中國行】在長江第一灣聆聽“源”的傳說
【文化中國行】在長...
今日西海全媒體直播青海兩支足球隊比賽
今日西海全媒體直播...
“雪豹之都 高原明珠”西寧文旅暨農特產品(北京)推介會舉行
“雪豹之都 高原明珠...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lián)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青海牦!按悍N冬養(yǎng)”新模式實現(xiàn)“一地兩用”雙豐收

青海日報
2024-10-28 08:01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青海牦!按悍N冬養(yǎng)”新模式實現(xiàn)“一地兩用”雙豐收

青海日報
2024-10-28 08:01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fā)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青海牦!按悍N冬養(yǎng)”新模式實現(xiàn)“一地兩用”雙豐收

  • 2024-10-28 08:01:20
  • 來源:青海日報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10月25日,記者從青海省農業(yè)農村廳獲悉,去年以來,青海省畜牧總站探索適宜青海省東部農區(qū)推廣的牦牛“春種冬養(yǎng)”新模式——利用部分耕地冬歇時間進行“茬子地+飼草料”育肥牦牛,春季恢復種植農作物,做到了養(yǎng)殖和種植在時間和空間上的互補,實現(xiàn)了“一地兩用”、種養(yǎng)互促和增產增收的良好成效。

  2023年底,省畜牧總站選擇西寧市湟源縣、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及海東市平安區(qū)、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5個縣的19戶牦牛育肥主體作為示范戶,投入250萬元實施牦牛冬季育肥規(guī)范養(yǎng)殖建設項目。通過項目實施,19戶牦牛育肥主體利用47.69畝(1畝≈0.0667公頃)冬歇茬子地建設牛圈和圍欄作為臨時養(yǎng)殖用地,冬季育肥牦牛3231頭,出欄收益達211.1萬元。

  今年春季,臨時養(yǎng)殖用地恢復種植玉米、燕麥、小麥等作物,種植產量不僅較原先提高了13.8%,而且還有效解決了養(yǎng)殖“用地難”問題。同時,為進一步提升綜合收益,19戶牦牛育肥主體利用所產生的牦牛糞便作為天然有機肥,種植809.6畝燕麥、玉米、青稞、小麥、油菜等農作物,化肥使用量較上年減少50%,產量提高17%左右。

作者 楊紅霞
編輯:易 娜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