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chuàng)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tài)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江源近觀江源近觀
【江源新語】情懷澆灌,讓不可能成為可能
——“懂感恩 有情懷 重實干”漫議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秦 睿
發(fā)布時間:2025-08-29 07:02:54
編輯:何繼紅

  站在地臺向下俯瞰,趙雪彬,這位青海省治沙試驗站副站長的眼前,是黃沙海里一片令人心顫的綠洲。遙想當年,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沙珠玉鄉(xiāng),“沙攆人跑”,流沙漫過1000多公頃耕地,早上撒在地里的種子,中午就被風吹走了。漫漫沙海里想長出一丁點兒綠色,怎么可能?可如今郁郁蔥蔥的沙珠玉無聲講述著今昔的故事。

  趙雪彬是沙珠玉的第三代治沙人,他回憶里滿是從爺爺到爸爸再到他自己,與沙子、與種樹打交道的場景。“我爺爺對待樹苗子,不像是在工作而像照顧孩子。”冬日寒風里,爺爺親自給苗子壘土護寒,固執(zhí)地從不讓別人插手。這種呵護出自這樣一種情懷,把一抹微弱的綠意當作了沙漠里蔭蔽子孫后代的希望。

  “我爸爸那一輩,學林業(yè)的是少數,沒有網絡、書籍匱乏,育苗種樹的方法是自己摸索的。”沒有現成的路,就用腳步丈量。這種堅韌出自這樣一種情懷,以“摸著石頭過河”的實干詮釋對父輩事業(yè)的忠誠和對腳下土地的深情。而到了他自己,當外人不解他為啥還要回到這“鳥不拉屎”的地方,天天看著黃黃的沙子。他說:“跟著爺爺和爸爸看到了沙珠玉一點一點的變化,不想讓爺爺和爸爸的心血付諸東流。”他的情懷,是對父輩赤誠心與責任感的繼承。

  寂寞蒼涼之地重煥新的生命力,恰因內心深處那份“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執(zhí)著情懷;人沙之戰(zhàn)三代兵,將不可能變成了可能,情懷哪還是空談?

  趙雪彬站在沙珠玉上卡力崗村的凝望,不僅是對一片綠洲的守望,更是對“懂感恩、有情懷、重實干”的最好詮釋。

  黃昏的沙珠玉,風吹過縱橫交織的林網和方田,農民趕著羊,不讓羊吃沙障。因為這綠色家園來之不易,這里的老百姓,如今自己參與治沙種樹,在試驗站的苗圃里防蟲、抹芽……情懷不只能傳承,還能感染,凝聚成集體的力量。將情懷轉化為踏踏實實的行動,哪有做不成的事情?

  (來源:青海日報)

推薦閱讀
中共代表團訪問塔吉克斯坦
羅東川會見國家開發(fā)銀行行長譚炯一行
`2025“第一縷陽光”全球同拍中國年在青海啟動
青海省30名藥品安全社會監(jiān)督員受聘上崗
企業(yè)思想政治工作人員專業(yè)職務任職資格評審通知
青海新聞網有限公司公開招聘工作人員筆試公告
青海西寧市開展物業(yè)領域專項整治行動
青海西寧市:20家商標品牌企業(yè)參加廣州博覽會
24H熱點
【江源新語】有情懷 看生態(tài)——“懂感恩、有情...
【江源新語】懂感恩 知進取——“懂感恩、有情懷、...
【江源近觀】云端青海 天地間最恢宏的調色盤
從“西海2261·河湟文化大集”看文旅融合新范式
【江源近觀】對口援青:江源大地綻放蝶變新顏
【江源近觀】一次援青,彼此照亮
【江源觀察】讓政策東風賦能民營經濟乘風破浪
【江源觀察】坎布拉成功入選世界地質公園名錄的啟示
守正創(chuàng)新,講好新時代新青海故事——青海重大主題...
【江源微觀】破繭明志 振翅追光
熱點圖片
青海海北州祁連縣迎來生態(tài)旅游熱
青海海北州祁連縣迎...
青海海西州:巡護野生枸杞林 筑牢生態(tài)屏障
青海海西州:巡護野...
黨齡七十九年,一心向黨七十九載——記九十七歲抗戰(zhàn)老兵張運松
黨齡七十九年,一心...
【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不說漂亮話,做事讓人服!——記西寧市湟中區(qū)魯沙爾鎮(zhèn)阿家莊村黨支部書記鄧穎穎
【黨旗在基層一線高...
【鄉(xiāng)村振興在青海】山野里的“致富傘”
【鄉(xiāng)村振興在青海】...
【鄉(xiāng)村振興在青!科咸烟,日子也甜!
【鄉(xiāng)村振興在青海】...
【農經觀察】青春賦能鄉(xiāng)村振興新征程
【農經觀察】青春賦...
【一線故事】致富花艷 幸福果甜
【一線故事】致富花...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lián)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江源新語】情懷澆灌,讓不可能成為可能
——“懂感恩 有情懷 重實干”漫議

青海日報
2025-08-29 07:02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江源新語】情懷澆灌,讓不可能成為可能
——“懂感恩 有情懷 重實干”漫議

青海日報
2025-08-29 07:02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fā)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江源新語】情懷澆灌,讓不可能成為可能
——“懂感恩 有情懷 重實干”漫議

  • 2025-08-29 07:02:54
  • 來源:青海日報

  站在地臺向下俯瞰,趙雪彬,這位青海省治沙試驗站副站長的眼前,是黃沙海里一片令人心顫的綠洲。遙想當年,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沙珠玉鄉(xiāng),“沙攆人跑”,流沙漫過1000多公頃耕地,早上撒在地里的種子,中午就被風吹走了。漫漫沙海里想長出一丁點兒綠色,怎么可能?可如今郁郁蔥蔥的沙珠玉無聲講述著今昔的故事。

  趙雪彬是沙珠玉的第三代治沙人,他回憶里滿是從爺爺到爸爸再到他自己,與沙子、與種樹打交道的場景。“我爺爺對待樹苗子,不像是在工作而像照顧孩子。”冬日寒風里,爺爺親自給苗子壘土護寒,固執(zhí)地從不讓別人插手。這種呵護出自這樣一種情懷,把一抹微弱的綠意當作了沙漠里蔭蔽子孫后代的希望。

  “我爸爸那一輩,學林業(yè)的是少數,沒有網絡、書籍匱乏,育苗種樹的方法是自己摸索的。”沒有現成的路,就用腳步丈量。這種堅韌出自這樣一種情懷,以“摸著石頭過河”的實干詮釋對父輩事業(yè)的忠誠和對腳下土地的深情。而到了他自己,當外人不解他為啥還要回到這“鳥不拉屎”的地方,天天看著黃黃的沙子。他說:“跟著爺爺和爸爸看到了沙珠玉一點一點的變化,不想讓爺爺和爸爸的心血付諸東流。”他的情懷,是對父輩赤誠心與責任感的繼承。

  寂寞蒼涼之地重煥新的生命力,恰因內心深處那份“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執(zhí)著情懷;人沙之戰(zhàn)三代兵,將不可能變成了可能,情懷哪還是空談?

  趙雪彬站在沙珠玉上卡力崗村的凝望,不僅是對一片綠洲的守望,更是對“懂感恩、有情懷、重實干”的最好詮釋。

  黃昏的沙珠玉,風吹過縱橫交織的林網和方田,農民趕著羊,不讓羊吃沙障。因為這綠色家園來之不易,這里的老百姓,如今自己參與治沙種樹,在試驗站的苗圃里防蟲、抹芽……情懷不只能傳承,還能感染,凝聚成集體的力量。將情懷轉化為踏踏實實的行動,哪有做不成的事情?

 。▉碓矗呵嗪H請螅

作者 秦 睿
編輯:何繼紅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