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從烽火傳信的邊關將士,到現代物流網絡中的“城市穿梭者”,信息傳遞的方式雖歷經變遷,但使命必達的信念始終如一。正如古人所言“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而今,一通電話、一個包裹,便能跨越千山萬水,將思念與溫暖送達。
“請簽收一下您的快遞。”“您好,外賣到了,請取一下。”當忙碌的生活充斥著一個個快遞包裹、外賣,你是否也會因一個個訂單被按時送達而開心?這份方便快捷的背后,你是否關注過他們匆忙而靠譜的身影?
今天我們把鏡頭對準那些扎根高原、守護雪域天路,穿梭街巷、連接千家萬戶的快遞員、“外賣小哥”身上,他們肩上扛著城市的溫度、手中握著生活的答案,送出的每一件快遞、外賣都是不曾向生活妥協(xié)的印記。
7月2日,2025年“最美高原奮斗者之最美快遞員、網約配送員”正式發(fā)布,來自全省快遞服務、網約配送服務崗位的10位勞動者在發(fā)布現場領取屬于他們的榮譽。
從“一日穿越四季,單騎丈量500里郵路”的快遞員昂尖、到“三十載跋涉,從自行車到智能郵車”的快遞員曹成彪、再到“打通‘最后一公里’,織就紅色郵路連心網”的李滿倉姐……他們如往常一樣身穿工作服,因為要上臺,他們也被安排化了簡單的妝,往日匆忙的腳步也在此刻略顯緊張。但看到介紹短片中一個個或奔忙于草原牧區(qū)、或穿梭在樓宇屋棟間的身影,繪就了一個個用責任和堅守作答的最美奮斗者的故事。
“剛開始在送快遞的時候是教大家怎么在網上購買物美價廉的商品,讓大家都能享受到網絡時代的紅利。后來隨著直播帶貨的興起,大家也表達出想靠著直播帶貨實現增收的想法。”于是,這位活躍在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草原牧區(qū)的青海京邦達物流科技有限公司祁連分公司快遞員昂尖自己學習店鋪搭建、產品上架、后臺運營、快遞發(fā)貨一整套直播流程,幫著老鄉(xiāng)開始了直播帶貨之路。
昂尖服務祁連縣和7個鄉(xiāng)鎮(zhèn)近1萬平方公里的牧區(qū),最遠攬收往返500公里。通過幫助老鄉(xiāng)直播帶貨,發(fā)出了超3萬單牛羊肉。
昂尖的故事通過一則短片被大家看到,簡單的幾個數字勾勒出一個扎根在家鄉(xiāng)、奉獻在家鄉(xiāng)的故事,現場用熱烈的掌聲回應著,久久不停息。
“送快遞之前一直在放牧,入職后就想著能不能為當地的牧民做點什么。祁連縣80%基本都是牧民,出售牛羊肉是當地牧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以前就等著牛販子、羊販子到家門口來收,掙得就比較少,現在就幫著老鄉(xiāng)直播,減少了中間環(huán)節(jié),銷路變多了,大家的收入也就上來了,能幫到大家覺得非常值得。”現場的昂尖遠不如他在幫助老鄉(xiāng)直播時從容,但我們知道,他的舞臺遠在兩百多公里以外的祁連。
“軍魂在工裝下依舊筆挺。暴雨澆不滅送餐路,拳腳嚇不退正義心。頭盔是鋼盔,電動車是戰(zhàn)馬,你用風雨中的奔赴,在車水馬龍間勾勒出城市最溫暖的人間圖景。”簡短的評語寫出了青海移域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網約配送員于耀鋒平凡又不平凡的生活一角。
日均3-4次的電瓶更換,年超10萬公里的騎行軌跡,當于耀鋒的身影穿梭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的大街小巷,他是每一個為了生活而奔波的縮影,但當碰到施暴現場,于耀鋒骨子里的善良和勇敢又讓他成為見義勇為的實踐者。
“我們每天都能碰到需要幫助的場景,大家都會力所能及地幫助一下。”于耀鋒謙虛地說。在他身上,人性的光輝在平凡之處閃閃發(fā)光,而我們也知道,那些關于“外賣小哥”的暖心故事,時刻都在發(fā)生。
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海北州城區(qū)分公司快遞員曹成彪則笑著說:“干了投遞員一輩子,沒想到還得了個獎,非常激動。”從事郵遞行業(yè)27年的曹成彪說,漫長的職業(yè)生涯也讓他見證了這個行業(yè)的變遷。
“從剛開始用自行車到現在用面包車、快遞車,從最開始送信、送報紙,到現在平均每天200件各種各樣網購的物品,也看著郵路越來越好,大家從牧區(qū)搬到城市,雖然送的快遞越來越多,但送的過程卻越來越輕松。今后將繼續(xù)發(fā)揮余熱,帶領好團隊,服務好大眾。”曹成彪說。
當他們從社會的煙火氣中走到聚光燈下,他們身上發(fā)生的故事平凡又偉大,這份純樸的奮斗者身影,在走下領獎臺后回歸人海,回到他們堅守的崗位,繼續(xù)書寫屬于他們、屬于這個時代最美的故事。
向你們致敬,最美快遞員、網約配送員!
(來源:青海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