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8月18日清晨,青海省第八屆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體育運動會搏克(蒙古式摔跤)團體賽在黃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縣民族體育館開賽。
記者走進賽場看到,與前一天不同的是,場地內的藍色摔跤墊已用紅色專業(yè)運動地膠貼條劃分成三個區(qū)域,為當天的團體賽做好準備。
賽場邊,運動員正有條不紊地做著賽前準備:有人弓步壓腿,拉伸肌肉的同時激活下肢力量;有人互相整理“卓得戈”的坎肩,為同伴穿好戰(zhàn)衣;還有人眼神灼灼,藏著對賽事的期待與專注,湊在一起低聲交流著戰(zhàn)術,話語里透著躍躍欲試的勁兒。裁判手持令旗站在場地邊緣,目光掃過每一個躍躍欲試的身影,空氣中仿佛已能嗅到即將開賽的緊張與熱烈。
相較于藏族式、回族式摔跤,搏克選手出場時會跳標志性的“鷹步”,一亮相便讓人感受到撲面而來的力量和滿滿儀式感。
正在觀賽的河南縣代表隊蒙古族隊員扎西東智向記者介紹:“這正是我們草原的文化。搏克選手身著鑲滿銅釘?shù)钠べ|摔跤服‘卓得戈’,邁著富有力量的步伐出場。這些細節(jié)里,既有蒙古族對自然與對手的敬畏,也藏著對力量和榮譽的崇尚,讓整場比賽從一開始就帶著莊重的儀式感。”
選手亮相完畢,團體賽便正式開賽,F(xiàn)場劃分出三個賽區(qū),對陣雙方每隊各出三名隊員,以兩兩對壘的形式展開較量。每個賽區(qū)都配備了一名裁判員,專門負責記錄成績,確保賽事公正有序。
隨著裁判一聲令下,各組的兩人立刻纏斗在一起。有的雙手緊緊抓住對方的胳膊、衣襟,用力搶占上身的有利把位;有的腳步移動靈活,不斷閃轉騰挪,尋找對手的破綻;還有的猛地發(fā)力,雙臂緊緊鎖住對方的腰身,腳下同時配合著使出巧勁,一下就把對方撂倒在地。

青海省摔跤協(xié)會秘書長張全強向記者介紹了此次團體搏克比賽的情況:共有海南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河南縣、海北藏族自治州、黃南州五支代表隊參賽。
分組上,海南州、海西州為A組,河南縣、海北州、黃南州為B組。比賽先分別決出兩組的第一名,最終海西州和海北州勝出,進入冠亞軍爭奪。最終,海西州奪得冠軍,海北州獲得亞軍,黃南州獲得季軍。
張全強說:“搏克沒有三局兩勝或者打分制,講究‘一跤定勝負’。搏克比賽剛開始時,不像藏族式摔跤有固定把位,允許選手通過拽、拉、抓、推、絆腿、勾腳等手腳并用的方式對抗,不過禁止抱腿,規(guī)則以膝蓋以上身體任何部位先著地者為輸。”
他接著補充:“不同于藏族式、回族式摔跤需要先對運動員稱重并按體重分級,搏克的精彩之處恰恰在于不按體重分級。即便100公斤級的‘大塊頭’,也能與70公斤級的‘靈巧型’選手同臺較量,體重差異反而讓比賽充滿懸念,技巧與智慧的碰撞更具看點。”
扎西東智聊起搏克,話語里滿是藏不住的熱愛:“我打小就迷搏克,草原上的那達慕大會,只要有搏克比賽我必參加。今年四月,我還特意跑到內蒙古,跟當?shù)氐牟烁呤謱W了陣子真功夫,他們的‘勾腳絆’技巧讓我受益匪淺。”這次比賽,他所在的河南縣隊雖沒拿到名次,但黃南州代表隊在賽事中取得了好成績。身為家鄉(xiāng)一分子,看著這片土地上的榮譽,他心里同樣熱乎乎的。畢竟,不管是河南縣還是黃南州,都是生他養(yǎng)他的地方,這份驕傲打心底里冒出來。
聊起實戰(zhàn)經驗,扎西東智眼里透著股認真勁兒:“每次比賽,我總得先摸摸對方的底細。就說這站姿吧,里頭藏著不少門道。要是對方穩(wěn)穩(wěn)擺出防守姿態(tài),重心壓低、雙臂微張,那他絕對是有備而來,我得打起十二分精神應對;可要是站得松松垮垮,腳下發(fā)飄,肩膀都架不起來,多半是沒經過正經打磨,這時候就得瞅準機會,出其不意把他撂倒。”
他頓了頓,又說:“其實玩搏克,體重真不是死規(guī)矩,技巧、智慧、膽氣缺一不可。有時候看著對方塊頭大,只要找對法子,照樣能贏。”
當日,民族式摔跤項目在掌聲與歡呼中圓滿落幕。運動員用汗水“搏”精彩,憑勇氣“克”勁敵,不僅展現(xiàn)了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體育的活力,更讓草原兒女的豪情與團結在賽場上綻放光芒。
。▉碓矗呵嗪H請螅